我從小就喜歡看書,不管是不是學習用的,總喜歡囫圇吞棗地瀏覽一下。現在回想起來,大部分都忘記了,能記全的不多,深深領悟其精華的更是鳳毛麟角。但有些一直牢記着,影響着我的人生。
我非常喜歡這樣一個哲理故事:有一個聰明的年輕人,很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家。多年過後,他各方面都有一些長進,但是離大學問家的距離還十分遙遠。他很苦惱,就去向一位大師求教。大師說:“我們登山吧,到山頂你可能就知道該如何做了。”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,煞是迷人。每見到他喜歡的石頭,大師就讓他裝進袋子裡背着。很快,他就吃不消了。“大師,再背,別說到山頂了,恐怕我連動也不能動了。”“是呀,那該怎麼辦呢?”大師微微一笑:“那你為何不放下呢?”
因為這個故事,我成了一個比較容易滿足的人,幹事情也比較講求腳踏實地,不敢好高騖遠,自然少了許多無謂的人生煩惱。
是啊,晶瑩的小石頭也好,淵博的知識與學問也罷,乃至誘惑我們的種種慾望,充其量不過是人生的點綴或裝飾品,絶非生活的根本,也非生活的本意。如果過於貪戀,往往會妨礙我們真實、真正、富有詩意的生活。
許多人都想擁有成功的人生,包括我在內。但對“成功”的理解,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看法。我覺得成功實際上是一種感覺,是成功者的主體感覺。我們做事情,不管大事小事,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,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了,那就是成功了。只要不把目標定得過於遠大,成功對誰都不遙遠。當然也十分不易,它需要每個人的不懈努力,更需
要每個人的腳踏實地,一切從實際出發。
成功沒有定式。許多人因為執著而成功,最著名的如諾貝爾、愛迪生、袁隆平等。許多人卻因放棄而成功。蘇武面對威逼利誘,放棄了敵方的高官厚祿,成了階下囚,卻以堅貞的氣節成就了千古佳話;陶淵明歸隱田園,放棄的是世俗骯髒的官場,得到的是悠閑的生活與返璞歸真的文化境界;魯迅面對中國的現實毅然放棄了學醫,成了文學界的泰山北斗,用犀利的文字喚醒了沉睡的雄獅;南丁格爾面對簡陋的醫療條件勇敢地放棄了富裕的家庭,做了一名普通的護士,卻感染了一代代的白衣天使。
對於在外漂泊的馬本勛的困惑,我不想說太多。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不同,對成功的理解也不同,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強加於人更有失偏頗。但我想說的是,人不能給自己太多的壓力,更沒有必要去做為了自己的面子而“不肯過江東”的項羽,因為項羽雖然是一個英雄,但算不上成功人士,充其量也只是一個悲劇人物而已。人生的路有多條,條條大路通羅馬。路在腳下,關鍵是我們要走好每一步路,一個人要有所發展,不僅要拿得起,更要放得下。
在2010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,相聲演員趙津生的表演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現借用他的兩句台詞送給馬本勛以博一笑:
有一種勝利叫撤退,有一種失敗叫佔領;
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——你可以在旁邊的樹上多試幾次。
|